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社会民生
在闵行这条步行街上,商户们抱团成立“路管会”后有了惊喜发现……
2020-10-27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黄勇娣

夏志成是江川路街道金平路商业街上一家饭店的老板,同时也是“金平路路管会”的副会长。目前,商业街上大约有三四百家商户,其中六十多家商户加入了路管会。这个路管会是一个自治组织,同时也是一个共治的街面网格。

“要是发现问题,比如谁家店门前有垃圾、油污,或是出现跨门经营、乱停车等,我们立刻拍照发群里,通过这种互相监督,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整改。”夏志成告诉笔者,2017年以前,商家跨门经营的现象很常见,但现在,这种情况再也看不到了,街边的电瓶车等也都停得整整齐齐,街面上基本看不到垃圾,烧烤店门外一旦出现油污,店家立刻自行清洗……这几年,金平路吸引了许多其他街道或外区的团队前来参观考察。

在路管会的微信群里,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城管、管理公司等全部“下沉”蹲点,一旦出现商户自行难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就会马上现身协调解决。“以前,我们商户很难找到职能部门,也不知道该找谁,现在好了,新商户要装修或办证,在群里问一声,立刻有职能部门回应或指导。”老夏感慨说道,商业街上的餐饮店营业时间各不一样,有的侧重于午间快餐,有的生意主要在晚市,烧烤店则在夜间营业,所以扔垃圾时间各不一样,以前第三方公司一天只收集1-2次垃圾,不少门店总是赶不上时间点,现在路管会与职能部门进行协商后,垃圾收集频次增加到了5-6次,针对少数夜宵门店,甚至实施了一企一方案。

这并不是个案。新虹街道也通过网格的划定,进一步完善街面自治共治。目前,街道已形成总路段长、路段长、“路管会”、市场化管理公司、网格巡查员五个层面构成的五级治理架构,建立3条自治共治商业街,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监督、引导和服务作用,促进社会协同参与多元化,形成“人人参与街面管理”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新虹街道依托街面、居委、村委、楼宇四类网格,整合相关服务保障业务范围,统筹执法人员,加入社会力量,121支网格巡查处置队伍确保各类问题“应发现、尽发现”。街道深耕22个街面“微网格”,以城管和公安执法人员为核心,整合市容、绿化等多方养护力量,形成街面“2+X”联勤巡查队伍。在居村网格,则细分86个责任片,各责任片由居委干部负责,整合物业人员、党员、楼组长等志愿者组成居村巡查处置队伍。同时,在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设立五个楼宇工作站,实现楼宇共建共享。

除了“早发现、早处置”的网格化治理,闵行区各街镇还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治理模式——

“田园模式”:开创平安小区建设新局面

2013年9月,位于颛桥镇的田园新村派出所抓住小区防范主体力量——物业安保这个牛鼻子,试点通过加强行政指导,督促物业部门履职,成功改善了小区治安面貌。试点一年,辖区内住宅小区可防性案件报警类“110”同比下降28.7%,特别是以前案件多发的老旧小区普遍下降了50%以上。

闵行区委政法委、区综治委及时挖掘并介入跟踪指导这一基层做法,牵头区公安、房管、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不断丰富这一做法的内涵和外延,培育形成了平安小区协同治理“田园模式”。

首先,以区委实施“班长工程”为契机,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协调优势,推动基层治理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四位一体”机制真正落地见效,同时大力突破闵行住宅小区治理的关键性瓶颈——业委会组建,为小区治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次,规范“四位一体”日常运行机制,对“四位一体”和社区民警等社区治理主力军提出常态化工作要求,借此倒逼各方履职,同时提升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抓住“平安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第四,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指标。

如今,闵行全区住宅小区“三防”建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全区住宅小区治安面貌实现了根本性好转。闵行区历史上出名的治安老大难小区上海康城、华唐苑、银都新村等面貌彻底改观,不少小区从挂牌小区转变成为平安示范小区。

志愿服务:探索“五色”志愿团队,注入时代精神

近几年来,随着浦江镇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市区动迁人口导入越来越多,带来管理体量大、居民诉求多、矛盾层次杂等特点。再加上公建配套滞后、公共服务可及性不够等问题也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浦江镇社区面积共12.26平方公里,居民总数近8万户,常住人口16万人。在此背景下,浦江镇不断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新机制,启动 “万人志愿公益行” 五色志愿团队项目,坚持需求导向,扩大居民自治参与率和覆盖面,打造党建引领下居民自治的新格局。

浦江镇社区办、社区中心牵头,各居委积极引导居民,组建党建类、治理类、服务类、文体类、管理类等五大类志愿队伍:红色党员志愿团队,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居民区各类管理和服务活动;绿色管理志愿团队,协助开展如环境整治、护楼护绿、安全综治等社区管理工作;橙色服务志愿团队,参与开展社区内各类公益服务,如医疗、助老、助残、便民等服务;紫色文体志愿团队,参与组织、筹划、开展社区各类文体活动;蓝色治理志愿团队,发挥共治平台作用,借助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治工作。通过细分志愿服务类别,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深化社区公益内涵。

目前,共有2万多人次参与到“万人志愿公益行”五色志愿团队中。其中,红色党建类有34支队伍志愿,共665人;绿色管理类有82支队伍,共1892人;橙色服务类有78支,共1383人;紫色文体类143支,共2524人;蓝色治理类13支,258人。

社区共治:探索团队“聊天”治理模式

宝铭苑小区地处莘庄工业区东南角,工业区动迁户、闵行城投公司动迁户,闵行公租房租户各占三分之一,是典型混合型居住小区。小区总计1167户,外来人口3000多人,小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居民结构层次不同,文明素养也参差不齐,造成了诸多治理难题。

瓶安路居委会筹备初期,靠着零星的几个团队在小区自娱自乐,始终热闹不起来,本地居民和公租房居民之间融合不够,相互排斥,居民心中有怨气,不配合小区的各类整治和活动也很自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居民区开启了走家串户的聊天模式,党员带头,居委干部进行小区内全覆盖的入户走访、调查摸底、听取民意的工作。

通过聊天,首先聊出了一支支团队。在聊天中,发现许多居民多才多艺,只是小区没有平台展示。如今,根据居民的年龄、职业、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能为社区提供的服务等方面进行归类汇总,形成了小区的人才库。

通过 “聊天”,居民区党支部还带领居民养成议事习惯。近年,居民还通过选举产生了17名议事会代表,1名理事长,2名副理事长,并正式命名为“瓶安路议事厅”,经过民主协商成功解决了“小区地下车库开启”、“电动车能否进电梯”等重要管理问题。

通过聊天,居民还聊出了“楼道自治”。一次聊天,楼组长马阿姨主动提出想美化一下自己住的18号楼,因为楼道里住着公租房租户和本地居民,虽然楼道大厅通过整治乱堆物乱停放后有所改观,但是好像缺点家的味道。作为党员,马阿姨自己带头做,同时挨家挨户聊天宣传,收集想法、募集资金,与楼道居民一起美化楼道,并装上了摄像头、设立了光荣榜、宣传栏等,增加温馨图书角和爱心便民椅……就这样,逐步衍生出“美丽客堂间”概念,很快其他楼道也积极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