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社会治理
在上海闵行这个地方,小区发生2起偷盗案件,24小时内就锁定了嫌疑人……
2020-10-27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黄勇娣

在闵行区马桥镇,有个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2018年,飞碟苑小区发生2起偷盗案件,通过小区智能化设备的“追踪”,在24小时内就帮助公安机关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这个故事讲述的侧重点在于一一社区治理智能化的成效。

马桥镇位于闵行区西南,现有10个行政村,18个居委(筹备组),28个小区。常住人口12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4.5万人左右,来沪人员7.5万人左右。近年来,随着闵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处于边远地区的马桥正逐渐成为产业工人及底层的集聚地,也使得公共资源配量与人口迅速膨胀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老思路、老办法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引入智能化手段,借助现代科技,做强“大脑”,激活“神经末梢”。为此,马桥镇党委、政府按照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关键是体制机制建设这一思路,尝试做大做强网格化管理平台,以人口管理为核心,以房屋租赁管理为切入口,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实现自治+管治促进共治。

马桥镇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包含人房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管理系统。该平台包含异常人员出入、单元门未关闭、乱停车、电瓶车(液化气罐)进楼道等45个应用场景,共计安装各类监控摄像头3957个。目前,系统已覆盖全镇70%区域,并将于年内覆盖全镇所有小区。

平台上线后,提高了人口信息准确率。智能系统解决了原先人口登记只靠人口协管员上门登记,疲于奔命效率还不高的难题。现在,房东必须携同租赁人员主动登记,有效保障了两个实有登记,目前马桥镇人口信息准确率达到98.6%。通过智能化感知设备,人们可以第一时间在网格工作站、物业监控室、网格巡查员手机终端报警,提高了处置效率,也使小区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启用后,威慑力和处置力大幅提升,社会治安形势明显改善,比如偷盗类110报警数,从2016年1141件,2017年902件,2018年609件,2019年418件,2020年目前降至205件,累计下降达82%。飞碟苑小区2018年发生的2件偷盗案件,通过小区智能化设备,在24小时内就帮助公安机关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实际上,除了马桥镇的“社区智慧大脑”,闵行区各街镇已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

线上服务:“云邻里”启动民意“直通车”

随着基层民主监督的“触角”伸向城市社区,智能化居民服务平台日益增多。由闵行地区办牵头建设的“云邻里”平台,成为了搭建党心民意“连心桥”。

以前居民对社区工作了解甚少,对居委、物业难免有怨言。“过去总觉得社区工作人员不干实事,做什么事都是装装样子的。现在通过‘云邻里’平台,才了解到社区原来有这么多事需要他们去解决......”浦锦街道一位小区居民这么说。

据介绍,浦锦街道把“云邻里”平台作为小区业主表决大会的线上“官宣”平台,在“云邻里”平台中特别接入了街道自主开发的投票小程序——“邻意汇”,让业主可以足不出户,直接在网上享受方便快捷的投票,借助“云邻里”平台,浦锦街道已进行过多次线上投票,涉及变压器外观维修、绿化补种征询、路面破损维修等。

大到小区改造、工程建设,小到一盏路灯、一张发票,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可事关群众利益,再小的事都是大事。线上看板实时更新投票结果,确保每一张投票的公开性、透明性,让居民了解每一笔社区资金的流动,给居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可以说,“云邻里”平台不但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一条创新之道,也确切落实了为基层工作减负、为社区治理增力等工作,打通了社区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人才建设:念好“选育用”三字经,锻造专业化社工队伍

吴泾镇立足科技时尚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念好选育用“三字经”合力锻造专业化社工队伍,进一步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0年10月,吴泾镇共有社工386人,平均年龄37.48岁。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346人,占总人数的90%,其中大学本科258人。中共党员(预备党员)133人,占总人数的34%。

总体来看,吴泾镇社工队伍总人数较多,人员数量充足,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源头活水。同时,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为推动社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如此,“领头雁”作用明显,社工队伍中党员人数总体比例较高,他们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突出解决群众难题。

据了解,吴泾镇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在选育用“三字经”上形成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第一,精准摸清家底,从人才发展与区域发展的高度选培人才。第二,多渠道选拔人才,形成人才蓄水池和上升通道。通过基于考试的选录、基于工作业绩的选研和基于培训的选拔,改变了考录社工的单一渠道。第三,全方位培育任用,形成分类培训、主题培训方式。在育中用,在用中育,既培养壮大了社工人才队伍,同时密切了各个单位的联系,顺畅了工作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换位思考能力,一举多得。2017年起,闵行区探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多年开展“1+7+14”社会治理大培训,每年参训人员20余万人,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有效提升。

分类治理:打造中外居民交流互动的国际社区

华漕镇通过“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这一纽带平台,搭建起中外居民文化交流平台,同时不断拓展国际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的覆盖范围,提升国际社区的融合度。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中外居民互动互融。围绕中外居民互动互融,促进会、美邻苑居委、金丰城居委、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大型主题活动,如“欢声笑语闹元宵”、“欢乐健步行”、“国际家庭日嘉年华”、“冬日嘉年华”等,总参与人数上万人。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外居民开始自发自愿地参与到社区、融入到社区。

打造建言献策平台,聆听外籍居民声音。在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的同时,华漕镇也注重聆听外籍人士的声音,让他们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如召开“垃圾分类我先行”社区主题研讨会,中外居民代表、国际学校、物业公司等齐聚一堂,交流分享垃圾分类实用操作办法,共同探讨美丽华漕的当下与未来。

提供精准公共服务,拓展基层治理范畴。目前,华漕镇已在国际社区成立了境外人员服务站、“新侨驿站”侨民活动处等服务组织;同时注重引导促进会紧密参与华漕镇党建、城市管理、交通、文体、社区、垃圾分类等各条线的工作,做好社区活动宣传。在疫情防控期间,促进会协助华漕镇党委政府招募了12名外籍志愿者,为国际社区疫情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实了基础。

聚焦民生: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古美路街道依托美乐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智慧健康小屋、康复护理中心、养老顾问工作室、社区长者食堂等服务空间,满足多方面养老服务需求,打造古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旗舰品牌。

通过创建老年人示范睦邻点,街道不断满足老年人邻里相亲、自助互助的养老需求。同时,实施平阳敬老院和古美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改善住养老人的居住环境,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目前,街道正积极推动“医养护”一体化发展。这里着力推行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护理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育“医疗+养老+护理”机构融合示范基地,通过专业与志愿的方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全过程服务和健康指导。街道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引入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属医疗项目、建立健康档案、跟踪身体信息等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日常生活护理服务,开展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家门口为老服务。

同时,街道升级社区养老顾问服务,引导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发挥积极作用,为老年人寻找养老服务提供支撑。这里以“乐龄坊”养老顾问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专职和公益的养老顾问,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专业咨询和政策指导服务。街道不定期举办养老顾问沙龙,对养老顾问进行系统性培训,提升养老顾问的服务能力,更有针对性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需求,进一步畅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依法治理: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筑牢基层法治之基

梅陇镇作为公职律师制度试点单位,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泛调研,于2020年3月5日起草了《梅陇镇推行公职律师制度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为公职律师参加政府会议、开展调研、调阅相关资料提供便利,确保公职律师由“事后”介入向“全程”介入转变。疫情期间,公职律师通过线上法律咨询平台及时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并参与起草疫情期间紧急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府“参谋助手”的作用。

为切实把律师团队资源用好、用足,梅陇镇将涉及到党委政府、各职能科室、村、居和镇直属企业等部门的法律服务内容,划分成征地动迁类、经济工作类、社会治理类、行政工作类、民生维稳类五个服务类别,分别由擅长对应领域的律所具体承接。同时,聘请高校教授充实政府法律服务顾问团。今年上半年,专家团队共组织了两地三次调研活动,分别给永联村红色物业创建工作、春申景城村规民约完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今年以来,梅陇镇结合镇情、村情实际,深入实践探索,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升级建设,着力为群众提供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8月1日,梅陇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再次完成升级,服务时间实现了周一至周五上午的全覆盖,群众咨询量较去年同比增长了50%,有效提升了综合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