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文化建设
闵行 区校联动政企联动 释放源头转化动力
2018-01-26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顾一琼

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全面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工作着力点之一。报告提出,特别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新建北斗导航、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低碳技术、临床研究等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平台,继续推进紫竹、杨浦、漕河泾、嘉定、临港、松江G60科创走廊等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特色发展。

闵行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六大承载区之一。市人大代表、闵行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将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深化科创中心建设内涵。

作为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经过近年努力,闵行区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载体越来越活跃,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朱芝松列举了一组数据:去年,闵行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6件,专利数量和质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全区共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1家、市级研发机构128家、区级研发机构143家、外资研发机构4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市科技小巨人工程企业达182家,30多家科创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挂牌。上海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中,闵行优秀率和优良率均位列全市第一。落户闵行区的中央“千人计划”人才、上海“千人计划”人才均占全市四分之一左右。

这些数据背后,是政府一以贯之的持续推动。

朱芝松说,闵行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创新创业人才、众创空间、成果转化等七个专项政策,设立20亿元的区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269项,吸引社会资本100多亿元。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筹建40亿元规模的区军民融合产业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闵行区加强区校联动,共建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去年底与上海交大揭牌启动建设“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推动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共同筹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与哈工大共同筹建“哈工大上海军民融合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研究院”;与国内外高校及成果转化机构对接,吸引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聚焦闵行。

深化政企联动,共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共有401宗项目挂牌,总交易额3600万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闵行区设立分中心,探索建立“上海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创新中心”,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需求通道,线上线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和上海联交所合作,拟建立军民融合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军民双向技术转移转化。

他表示,下一步,闵行区将聚焦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建设,推动电器、仪电、华谊等企业集团参与科创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资源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抓好零号湾、漕河泾科技绿洲等科创综合体建设,建成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市科技成果信息库、国际技术转移交流展示平台,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同时,全面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突显高校技术转移机制改革、国际化网络建设和军民融合双向转化特色。遵循成果转移转化规律,释放源头转化动力,激发主体活力,提升机构转化能力。

市人大代表、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主席卢羿表示,不同于报告中提到的其他承载区,紫竹是唯一一家民营控股的园区。依托两所高校优势,紫竹也在产学研一体的道路上迈入了第十六个年头。她说,紫竹对科创人才、团队及成果的服务近似于“全链条”支撑,这里有孵化器、创投公司,还有“小苗基金”,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带着团队和成果来此创业。2016年底,紫竹搭建起了共享平台,可以共享资源、实验室、成果管理及运营,甚至知识产权保护等。比如,一位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回沪工作的年轻教师,带团队到紫竹继续研发项目,得到诸多方面支撑后,他们成立了企业,将所研究的3D金属打印项目落地。目前,该技术在飞机涡轮叶片修复等领域得到了初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