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年底了,我们家积分有100分,可以拿到足额的自治金了。”
“在村里做志愿者服务,可以将服务时长兑换在‘时间银行’里成为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额还可以换些小东西,蛮实惠的。”
“电瓶车原先得自己拉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确实要扣分的,没想到村里看到了我们的需求,帮我们每户做了改造,以后电瓶车充电不愁了”……
在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村民提起积分制管理,反馈良好。这一治理模式,不仅给乡村治理带来了新活力,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里的一些“顽疾”。
小积分成为治理的好抓手
“我们村的积分制起步于志愿者服务,村里发布志愿服务需求后,为了提高村民参加的积极性,我们将服务时长转化成积分奖励。”革新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坚告诉记者,积分能换取的实物都是日常实用的柴米油盐,或是小物件,价格不贵但很实用,很受村民欢迎。
这两年,全市推广积分制治理模式,为了让积分制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务实、管用,革新村开始优化积分制治理工作中的细节。在党建引领下,革新村构建了完善的积分制治理体系,成立以第一书记为组长,书记、主任为常务副组长的积分制领导小组,成员包含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群众及第三方物业等,形成“村党总支监督、村委会管理、村民代表大会自治、物业公司服务”的四方协同模式,有效发挥“共治+自治”优势,凝聚强大治理合力。
“积分制实行不能光靠嘴,必须有相应的规则作为抓手。”张志坚表示,为此,村里制定了《革新村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详细规定了评分内容,涵盖人居环境、美丽庭院、违章搭建、农田管理、移风易俗、垃圾分类、停车管理、安全出租等8项,并对每项进一步细分,并按照每年每户1000元标准设立“家园自治金”。“每户居民初始分都是100分,如果每项都是满分,年底就能拿到足额自治金1000元,若是在美丽庭院上哪项做的不达标,我们会提醒,多次提醒无效后,就会扣分,相应自治金也会扣减。”知道自己分数扣在了哪,村民也就理解了,也有了整改或提升的方向,张志坚表示,村里也会及时调整积分制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动态管理、操作性强的积分制治理体系。
同时,《办法》也设立加分项:如该户学子考上985、211或“双一流”大学,或是成功评选“美丽庭院”二星户和区级示范户等,都能获得加分。“别小看这小小的积分制,许多村民原先庭院里堆砌得很杂乱,影响美观和部分道路通行,有了积分制后,大家都对庭院环境上了心。”张志坚说道。
记者了解到,革新村在《办法》的制定中,还明确了负面清单,该户村民若出现涉黑涉恶、黄赌毒等情况;存在新增违法用地、搭建或新增违法建筑行为;农宅及自留地环境问题被区、镇两级农村人居环境巡查组取证且拒不整改等,则当月积分清零。
严考核也不乏人性化管理
这几年,许多乡村都引入了第三方物业公司,打破了人们对“农村没有物业”的看法,而革新村也采用了“红色物业”管理模式,这给积分制的实行增添了助力。
据了解,革新村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后,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党支部,并将物业窗口设在本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既方便协助村委会开展物业管理、社会治理等工作,又通过“红色物业”模式,将积分制治理事项渗透于日常服务之中。
集中归并点布防的174台监控设备覆盖了革新村所有公共区域,在助力积分制网格化管理中发现并快速处置各类问题,切实改变了传统农村地区的治理模式,也解决了一些村里原先的“顽疾”。
记者了解到,革新村已经实现了天然气入村入户,但是个别村民仍旧有“扛煤气罐”进家门的习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村干部多次劝阻无效后,经过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将此纳入《办法》的扣分细则中,通过村宅入口的监控和积分制的管理,逐渐减少了村民购买煤气罐的次数。
“在监控里,煤气罐运输车一到村口,我们就能发现拦截,而若是发现村民购买后,我们及时上门‘扣分’,几次后,这一安全隐患就杜绝了。”张志坚表示,积分制的实行有章可依,村里会严格遵守,但也不会忘记,乡村治理更需要人性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村里在排摸安全问题时,发现了不少村民家有电瓶车“飞线充电”的问题,但村民并非故意引起安全隐患,而是在装修之初没有做好规划,未预留充电插座位置,或是装修时其他区域覆盖了插座位置。“如果一味用扣分去管理,或许有用,但是并没有解决村民充电的需求,这也不是我们的初衷。”于是,张志坚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通过物业,给每家每户免费做好两个配套充电位置,如果有更多充电位置需求,村民可以自行购买材料后,由物业统一安装。
这样严谨但又不乏人性化的管理,让村民感受到积分制的实行给村容村貌、村宅安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到了年底,除了考核为满分的村民可领取小礼品,村里还给全体志愿者开设“阳光存折”,积极动员村民认领志愿者岗位,志愿服务时长换成积分存进“阳光存折”后,可以在“天翼数字乡村”平台兑换实物,进一步提高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活动和治理积极性。
如今,革新村积分制的实行,让村民尝到了参与积分制治理的“甜头”,最大程度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村民集体智慧和力量,让乡村治理“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