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城市建设
对话区委书记|上海闵行的保留保护村,如何吸引年轻人来拥抱“田园牧歌”?
2023-12-28 来源:“上海大调研”微信号

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乡村在闵行,农村、农业、农民依然是闵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民共同富裕,这一块是不能落下的,而且这一块做好了,会成为闵行最亮丽的底色,也会为闵行的发展注入最活跃的动力。

——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

主题教育进行时,上海各区如何直面矛盾,办实事,解难题?

2023年12月,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推出《2023对话区委书记》系列融媒访谈,本期对话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

在闵行,一共有10个保留保护村,其中,光继村、永丰村、正义村、汇中村、汇南村和汇东村等6个村在浦江镇大治河以南区域聚落成片,这里是离上海中心城区最近的乡村。

保留保护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都市里的乡村在提高民生福祉、发展产业方面还有哪些可能?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短板如何弥补,未来的乡村品质生活又将为闵行区乃至大上海注入哪些发展新动能?

6个保留保护村联合联动发展

大治河是1977年至1979年实地开挖的上海最大的人工河。今日所称“大治河以南”,历史上系“老闸港河”流域,沿途形成了诸多市镇和名村,涌现了诸多文化名人和珍贵遗产。

而大治河以南的6个保留保护村,区域面积达15.15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为农用地,目前仍保留着原始乡村风貌。这片区域约有2400多户人家,常住人口近14000人,是闵行区农业生产最集中的区域,全区20%的粮食种植都集中在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保留保护村,这里要保留的不仅仅是农田和村落,要保护的也不仅仅是河道和老屋——最值得发掘和弘扬的,是其优秀的乡土传统文化和世代相承的人文精神。

“乡村振兴对闵行来讲是重要的任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站在大治河南乡村单元规划图前,陈宇剑指出,“这片区域因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产业还是以一产农业为主,农村农民的收入来源、增收的渠道相对来讲比较缺乏,乡村的风貌也显得比较落后,既有新房也有很多老旧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不是很完善。”

陈宇剑表示,下一步,闵行区将通过大治河以南6个村的乡村振兴,推进区域面貌的改善和产业的发展。而实现这一步的方法,就是把6个村做统一规划,在一张蓝图上规划6个村的设施用地和公共服务配给。

“我们有‘三个连片’的说法,就是规划连片实施、产业连片发展、环境连片提升。我觉得,6个村集中做,就能够做到空间、资源的集中,高效地布局和利用。”陈宇剑透露,为了提高这一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闵行区将统一规划布局2000亩的精品水稻种植基地、2000亩的精品蔬菜种植基地,在6个村还规划了各100亩粮食、蔬菜的良种创新培育基地,从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上实现全链条发展。

乡村振兴要让农民长效增收

汇中村是浦江镇大治河以南“一带六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第一个创建村,村域面积1.36平方公里,也是上海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汇中村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之一,正好处在6个村最中心的位置。

“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是我们的一个康养项目(养老院),那边还有塘角里的驿站,立乡遇课堂、共享菜园等。在这里,可以看到田成方、树成行、林成网,路相连,一派现代田园风光,公共服务配套是比较完善的,而且这里村民的住房形态也都非常好。”陈宇剑介绍,汇中村与汇南村、光继村、正义村、永丰村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空间与功能板块,给大治河以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抓手。

浦江镇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全力推进大治河南城乡转型。陈宇剑透露,下一步,他们将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平移或者翻建等方式,集中建设“距城市不远,离自然很近,城市中拥抱乡村田园”的村民住房示范点。对于已经集中连片的农民住房,有需要的可以翻建;对于零星分散的农民住房,则鼓励他们到规划的平移点集中建设,这样公共服务设施也可以集中配套。

访谈当天,陈宇剑走进了汇中村一户段姓村民的住房。两层半的小楼,大约有七八间房,院子里种着绿油油的韭菜和其它蔬菜,还见缝插针地种了一些蓝莓和多肉植物。

村民段文良说,他们一家五口人,原先的泥土墙老房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在2017年翻建成了现在的两层半小楼。谈及家里的收入来源,段文良的女儿段美春快人快语道,父母一人有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加上自己种地种菜,对于农村生活而言是足够的,“我们不啃老,父母也不靠小孩,家里流转了大概两亩地,一年可以有三千多块钱的土地流转收入。国家政策好,老人还有福利,逢年过节村里会发放油和毛巾等生活日用品,每次过年都有一点。”

与村民们聊着家常,陈宇剑感慨道,乡村振兴最主要的目标,是要解决农民的长效增收问题。能否长效增收,一方面依托农业,另一方面又要跳出农业,所以,如何结合农村的特点,导入能够让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这无疑是个挑战。

“目前在农业发展方面,我们考虑通过高标准的农田建设,来推动农业的高效发展,比如说建设更高标准的粮田菜田,同时也和一些农业的龙头企业合作,发展从科技到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的农业产业,特别是订单农业,保证生产和销售能够实现有效、无缝对接,因为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来讲,销售是最重要的环节。”陈宇剑说。

另一方面,陈宇剑也想推动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他正考虑引入一些5G技术和其他数字化的生产技术,形成示范,同时,通过导入优质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农民的增收。

“对于村民个人来讲,将来会有几种不同的收入来源。一块是财产性收入,通过闲置住房的盘活、土地的流转来获得财产性收入;另一块是通过产业的发展,将来很多村民特别是年轻的村民能够成为职工,增加一笔工资性收入;对于村里面的老人、困难的同志,我们就做好兜底保障。”陈宇剑补充说,在浦江镇北部也就是离中心城区更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的地方,规划了新的产业用地,初步考虑是区、镇、村三级联合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稳定渠道,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撑。

城乡融合,“离城市最近,距自然不远”

在不改变村庄肌理的前提下,保留保护村如何导入优质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吸引年轻人和都市人前来拥抱“田园牧歌”?能否在城市反哺乡村后,让乡村再为城市提供一片精神家园?这也是陈宇剑此次调研走访希望破题的一项内容。

在汇中村,有一个融合乡村元素的开放性平台——栖村,驻扎着一群出生于农村并有乡村情结的团队,把原本一片没人走的林地,打造成了一个露营直播带货基地。走进栖村,面貌一新的林地空间搭建了宽阔的露天平台,室内空间也做了多样重组以适配不同需求,周围有乡间小河环绕,树木高耸、鸟雀筑巢、风轻云柔、一派闲适,眼下已成为汇中村最显著的特色。

来自中国台湾的栖村主理人陈向前说,自己今年刚入驻汇中村·栖村,想把宠物公益这种年轻人喜欢的、带有情绪价值的文化带到乡村。目前,他的团队招募了一些“90后”和“00后”,都是些出生在农村、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希望围绕“为村民宠物绝育和流浪动物绝育、从源头减少流浪无辜生命话题”开展全国范围的线上宣传,为汇中村打造“全国第一文明养宠、宠物友好网红村”的标签,同时也为这个保留保护村导入更多流量和年轻人群的关注。

“救助下来的流浪动物,我们会联系收容和领养,举办一些领养日活动,也会组织一些宠物友好集市、宠物友好音乐会,吸引爱宠人士和年轻群体前来开展宠物社交。后期,也会拓展更多宠物经济的业态,比如训犬、林间露营、餐饮之类,把宠物经济植入到乡村振兴里面去。”陈向前直言,他去过很多农村,少有像汇中村这么漂亮的乡村,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选择这里,并决定在这里打造一个开放式林地的样板。

与年轻人一番交流后,陈宇剑坦言,虽然闵行区的农业占比不高,农村占地不大,但农村、农业、农民依然是闵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要一以贯之地把它抓好。“对闵行来说,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全民共同富裕,这一块是不能落下的。而且这一块做好了,会成为闵行最亮丽的底色,也会为闵行的发展注入最活跃的动力。”

他同时建议陈向前充分发挥粉丝的作用,可以考虑再扩大发展,比如在栖村建设搞活宠物概念相关的青年旅社等,把更多的年轻人吸引到农村来,为农村注入更多的活力,既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观光者,既可以成为住户,也可以成为游客。陈宇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农村、热爱农村,共同来建设新农村。

“今年还是一个全面深入调研、明确方向目标的一年,明年,大治河以南6村的有关项目工程就要陆续有序地启动了。”陈宇剑用“离城市最近,距自然不远”来形容他眼中的大治河以南“一带六村”,他说,“美丽的乡村可以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可以为市民提供愉悦的休憩空间,更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放飞梦想和想象的创造空间。所以我想,当把这6个村的风貌打造好了之后,在这里大家既能留住乡愁,又能拥抱未来;既身处自然,又胸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