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社会治理
搬上板凳到村民中,放下板凳解难题
2020-05-08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黄勇娣

最近,在闵行区浦锦街道,一些村“两委”班子纷纷搬进村宅办公。他们原来的办公室派什么用场?记者获悉,到目前为止,浦锦街道9个行政村已有5个村探索将“村委建在宅上”。走到群众中间,不仅可以节约群众的办事时间,大幅提升效率,还可以将原先的办公室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老年人活动室等。

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村委建在宅上,首先是考虑到村委会建在村宅内的历史形态以及目前村委会远离村宅区域的现状,让村委会重新回到村民群众身边,从物理形态上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浦锦街道负责人说,原村委会办公用房腾出来,可以再投入到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改善中,不断提升村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切实将服务效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据了解,浦锦街道是2015年贯彻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要求从原浦江镇析出成立的年轻街道,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下辖23个居委会和9个行政村。街道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深入拓展村“两委”成员开放式办公的形式和内容,探索将“村委建在宅上”,实现从走下去到搬进去、从开放式到深入式的工作方法。目前,各村主要通过租赁村民私宅或对村级集体资产中的厂房、仓储等加以改造修缮,作为村委日常办公和服务村民的场所。

打造有温度的农村社区

在街道有关负责人看来,缩短距离,有效提升了村级治理的温度。由于原先的村委会办公用房大多临近公路,在村落边缘地带,虽便于村委对外联络,却疏于对内服务。老百姓办事要横跨大半个村子,到了村委会却常找不到能办事的人,阻隔的是距离,隔开的却是人心。如今,一些村将办公场所搬回村落中心位置,租用村民私宅或集体用房,让村级服务更好地辐射整个村落,尽量让老百姓“少跑腿”,不再“空跑腿”,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农村社区。

深入式办公,也可以让更多村民群众来到村“两委”成员身边,体会村干部为民解忧的艰辛,甚至亲自参与到矛盾的化解中,有利于唤醒村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比如芦胜村的“PVP模式”(P-party V-volunteer P-public,即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模式),让更多志愿者在党组织引领下走出家门,把村级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每个公共区域,让他们发挥“感情联络员”“意见传递员”的作用,用零距离服务提高村民的感受度。又如郁宋村的“板凳议事会”制度,搬上板凳走到群众身边,放下板凳实地解决问题,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收获了群众由衷的“点赞”。

最大限度盘活集体资产

腾出空间,整体开发,提升村级发展力度。浦锦街道各行政村在地理空间上濒临黄浦江,整体处于条状连片,与城市化较高区域相对隔离。街道将深入村宅办公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契机,探索“借地办公”的同时“借鸡生蛋”,最大限度盘活集体资产。街道引入“归园居”等优质市场资源,将原有办公用房纳入田园综合体范畴,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以整体发展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能级。比如,新办公用房租金约6万元/年,而老办公用房回收效益约30万元/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村“两委”有了这点“余粮”,无论用于村公共设施改善,还是用于村民福利发放,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村民群众。

村级治理体系建设离不开新鲜血液的补充,不少村面临着年轻干部缺乏、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通过将村委建在宅上,深入村宅办公,深入群众,让村民对村“两委”的运作模式和工作状态更加了解,也能让社区青年便于接触和熟悉村级集体事务,让更多村民看到村级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村庄发展的美好前景。如此逐渐吸引了一批有能力也想干事的年轻人加入村级事务管理,确保村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