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闵行区七宝古镇有间“铺子”,不卖货却让周边老百姓成了常客。这还不够,随着新需求不断提出,“铺子”更新升级,“新掌柜”与片区其他铺子主理人以及外卖小哥成了朋友,名气越发响亮。
“铺子”是古镇中一个党群服务站。街区党支部成立,“小个专”党员归队,依托于“铺子”,治理方与百姓之间的信息渠道更畅通。
日前,2024年“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启动仪式暨2023年项目总结交流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分享者的探索各有千秋,指向的是亟待破题的文章:如何进一步从组织体系全覆盖、功能作用全覆盖、资源支撑全覆盖,推动上海基层党建的能级整体跃升?全市层面,去年“美好社区先锋行动”市级项目增至175个。今年,项目涵盖“强化党群服务阵地对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支撑”“人才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新型居住社区党建”等基层治理新任务、新热点、新挑战。同时,巩固延续“部门下沉、智库蹲点、专家指导、各方协同”的机制做法。
年轻人更爱“组搭子”
七宝镇党委委员、吴宝片区治理委员会主任李蓉有3个“没想到”:一家商铺在古镇经营5年多,店主却仍然是“口袋党员”;片区定期召开沟通会,但还是有很多没被满足的需求;尽管片区常发布活动公告,很多经营主体依旧并不知情。
相似的烦恼,黄浦区耀江花园第二居民区筹备组负责人汪嘉梁也有。曾经,他所服务的老城厢爷叔阿姨,三句话不离“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到了新型居住社区,传统的工作方法不灵了。他曾想在家门口办一次有关上海历史的讲座,连续招募7天,无人应答。一聊才恍然,年轻人要的是一场City Walk(城市漫步),而不是坐下来“上课”。
“基层治理过程中,很多问题源自于治理方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支招,基层干部不能靠一厢情愿,要通过“田野调查”摸准需求。其次,需要意识到有时候百姓的抱怨,背后真正原因是他们想参与,只是苦于没有渠道。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主动推一把,实现“破圈”。在此基础上,推动多元主体围绕区域公共议题进行讨论则会变得更加顺利。
怎么摸需求也是一门技术活。
平日里,华润有巢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建军不怎么锻炼,为了跟社区年轻人打成一片,自掏腰包买运动装备。于是在社区微信群,跑团、骑行团的年轻人们一招呼,他赶紧跟上。
新泾镇党委副书记、虹桥人才公寓党支部书记范朱凤在走访中碰到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想着发动他为社区做些什么。对方说“要去一去班味”。那就聊美食!聊着聊着,信任感就聊出来了。如今,这名青年教师在小区里组了一个“美食搭子”交流群。
“过去是熟人社区,面对面交流。现在是网络社区,年轻人流行‘组搭子’。”有专家这样理解,这就需要基层干部沉下去,观察社区的真问题以及问题的底层逻辑,发掘能人达人成立社群,激发参与基层治理的兴趣。
了不起的朋友圈
排摸出需求后,能否实实在在“落地”?
崇明区东平镇与江苏省启隆镇兴隆社区相接,兴隆社区居民80%以上是上海人。社区百姓日常在东平镇买菜就医,在启隆镇休闲度假。不过,连接两个乡镇的要道中有一段路坑坑洼洼,很难走。若是绕行就要多花半小时。
但是道路分属于不同行政区,中间还有一段属于企业的生产性道路。能不能修,什么时候修,谁来修都是难题。
东平镇党委委员张喆晒出微信朋友圈。启隆镇党委和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崇明农场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美好社区合伙人”,推动两地干部双向挂职。张喆说:“我们还建立党群服务阵地的互通共享机制。围绕这条路的问题共同打造了两个毗邻的党群服务驿站,往来两地的百姓能够休息、得到补给。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互通互融,事儿就好办了。”他透露,预计10月底,两地居民将实现顺畅通行。
基层治理需要形成生态体系。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黄晓春认为,好比产业链上下游,多元主体要在相互依靠的过程中找到增量。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机制建设,“把党建引领这一机制做实做活,让其渗透于日常生活,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引领作用”。
打造“朋友圈”也能数字化加持。
金山卫镇党委委员薛静曾有疑惑:居民区的志愿者群体往往是一些老面孔。破题的办法是在社区治理智慧平台上开发了一个小程序,设计了积分功能,“对社区治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者,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分值,积分可用来兑换”。
“朋友圈”的专业度愈发提升,“一对一”专家把脉支招不断深化。“我们是观察者、助推者,而基层的实践也进一步丰沛了关乎社会治理的理论认知”,有专家这样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