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城市建设
平均住院天数从183.47天降至16.68天:闵行“上下一张床”盘活社区
2024-10-1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转至上级医疗机构的患者,再想转回社区,往往是一大难题。多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房以老年护理床位为主,虽然满足了一部分老年护理患者的住院需求,但普遍存在住院床位使用效率不足、平均住院日高、养老护理与医疗服务边界不清的现象。

能否有真正上通下达的绿色通道?闵行区正在探索试点一条新路: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为契机,在部分社区医院试点推进联合病房建设,盘活社区医院住院资源,赋能社区医院住院服务能力,形成医疗集团上下“一张床”模式。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及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联合病房试点建设项目的参与者,截至9月底,一体化病房共收治来自五院康复科、骨科、神经内科等下转及社区收入的患者90人次,社区住院病房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从183.47天降至16.68天,真正实现了医疗资源共享与方便可及。

减少上下级医院间的重复沟通

今年3月26日,五院—江川一体化服务病房正式成立,打破了社区医院住院病房以养老护理病患为主的收治结构,为患者提供贯通全程、无缝衔接、优质高效的住院服务。

一体化病房共设有20张康复病床,主要收治经术后或常见慢性疾病需要后续康复治疗的住院患者。市五医院康复科主任胡世红统一管理、一名高年资主治医生驻点病房,与江川社区20余名骨干医师、护士及康复技师共同开展日常诊疗工作,提供12种同质化康复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关节松动训练、减重支持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激光等。

82岁的张老伯就是其中一员,他因脑卒中入住市五医院,经急诊介入手术后,病情进入平稳期,后续康复治疗下转到了一体化病房。“这个病房非常灵光,一样的团队、一样的服务,两个多礼拜我就好了,心里很开心!”

据悉,一体化病房不仅拥有规范的服务流程,还有着完善的信息互通机制,江川社区康复科主任李珂珂介绍,“依托‘华山—五院—闵行’转诊平台,不仅减少了患者在下转住院时与上下级医院之间多重沟通的环节,还能实时调阅患者在两地的诊疗记录(包括出院小结、检验检查报告及长期用药医嘱等信息),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密切沟通,减少了患者的住院等待时间,避免了重复的化验检查。”据悉,后续通过“医院—社区—家庭”的有序衔接,进一步形成对住院患者疾病变化的全过程管理,推动建立医疗资源纵向贯通、就医秩序分级分层的新局面。

同质化标准化治疗让患者放心

住院上下互转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而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治疗的同质化与标准化,这一关键在于构建开放共享的医疗生态。

一是专家共享。为汇聚医疗智慧,推进跨院协作医疗,引入三级医院的查房标准和流程,提升整体诊疗水平;二是信息共享。依托H5M平台,实现信息集团内部转接互通,双方诊疗记录可以及时调阅查询;三是人才培养。通过“查房带教、教学共享”,全面加强科室人才培养,提升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理念,实现了康复诊断、评估和治疗同质化、标准化,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7岁的徐先生是一名航天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单位技术骨干人员,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可一场疾病却打乱了平静的生活。去年,他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含糊,呕吐数次,伴有小便失禁。家属将其送至市五医院就诊时,头颅CT提示脑疝,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后续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仍留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为进一步康复治疗,自1月起,徐先生多次在市五医院康复病区住院,康复医疗团队给予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改善肌力促进分离运动,关节松动训练预防挛缩减轻肌张力,平衡功能训练改善坐站平衡,作业疗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物理因子治疗促进循环预防肌萎缩。此后,通过一体化病房平台进一步治疗后,徐先生肌力提升至4级、分离运动明显增多,坐位平衡达到3级,立位平衡达到2级。“作为较年轻的高级技术人员,肢体及高级脑功能的丧失对个人及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对于疾病的恢复往往更加迫切。”胡世红介绍,经过神经内外科的专业治疗及10个月的专业康复治疗,徐先生如今对未来信心满满,相信自己可以继续追求航天梦。

区卫健委负责人介绍,后续,闵行将继续深入推进“一南一北”两大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更多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能够在群众“家门口”得以实现,更好满足居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推动形成“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