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楼上漏水,我晚上9点扫了‘帮帮团’二维码反映,10分钟后志愿者就上门了解情况,第二天一早居委就帮忙沟通解决问题,真的很热心!”说这话的,是闵行区莘庄镇报春一居居民常女士。
她口中的“帮帮团”,是如今在莘庄镇报春一村、水清三村等10个小区试点并推广的“帮帮团”志愿服务线上求助平台工作机制。该机制试行5个月以来,辖区内矛盾纠纷类警情量显著下降,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61.39%。
看着小区近一个月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表,报春一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萍终于松了一口气,“从今年3月份开始试行社区‘帮帮团’至今,我们共处理了100余个问题和矛盾,居民满意率达到90%。”跨前一步、主动解决,让小事不出社区,正是该机制“创始人”钱萍的初衷。
第一个考验
据介绍,“帮帮团”微信小程序上线的第一个月,就收集到20多起矛盾纠纷问题,很多是居民间延续多年的矛盾。这是“帮帮团”推出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也是取得居民信任的第一步。
钱萍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一根破损的污水管引发的楼上楼下居民长达8年的“拉锯战”。原来,由于楼上业主家的墙体内污水管道脱节,导致楼下业主家的厨房因污水渗入而一片狼藉,但楼上业主因身体不便以及维修会损坏屋内家具等原因不愿维修,邻里开始交恶。楼下业主将该情况曝光至媒体,更是让双方关系降至冰点,事情进展停滞不前。
又一次邻里争吵时,前来调解的楼组长想到了“帮帮团”。“我尝试着将两家的情况扫码上报,希望这个老大难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了解到水管问题背后的纠葛后,钱萍主动上门沟通、释法明理,“如果不解决,问题永远存在,两家人长久住在同一栋楼,这个矛盾总归要化解的。”
面对钱萍的劝解,楼上业主态度有所软化:“那我给你们一次机会,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就不要提了。”钱萍立刻联系物业和专业维修人员上门,确定了一套不损坏屋内家具的维修方案,在征得楼上业主同意后,由居委会安排物业对漏水问题进行维修。由此,双方矛盾终于化解。
“有时候一些邻里积累多年的矛盾,需要一个解决的契机,‘帮帮团’的建立让一些问题和矛盾有了柔性解决方式。这是居民之间最需要也最有成效的方式。”钱萍谈道。就这样,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在“帮帮团”解决的一件件小事、实事中建立起来。
一套工作机制
什么是“帮帮团”?钱萍总结道,“帮帮团”是一套致力于将矛盾、问题解决在社区内部的工作机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小区居民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扫描居委张贴在小区各处的“帮帮团”二维码,填写问题诉求,提交联系方式。另一端,居委看到后台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按照时间节点分类解决,或安排物业维修人员上门检修,或由居委干部、楼组长、志愿者帮助解决,或联系社区民警依法处置,真正实现“一码扫、一键报、一口办”。
在“帮帮团”志愿服务线上平台的宣传页上,鲜明地标注了这样一句话——“每天17:00—次日8:30,如有困难请直接扫码上报。”这样的时间设置,瞄准居民下班后的“8小时外”求助难的痛点,构建起全时段的问题反映渠道。17点后有值守,24小时内有响应,它一头连着居民群众,一头连着强有力的居委会和志愿者工作团队。
记者扫码打开“帮帮团”小程序,发现表单覆盖了社区内几乎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按照处理方式可以进一步归为“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咨询”三大类。涉及漏水、卫生等问题的,上报后30分钟内会有专人响应,而涉及安全隐患、政策咨询等内容的,上报后最短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内会有回应。
据介绍,“帮帮团”机制高效运转的秘密,在于其背后的“工作六步法”,即二维码生成、宣传推广、问题上报、分类解决、案件办结、事后回访六个步骤。六步下来,基本能够将社区内的三大类问题在社区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需要职能部门支撑解决的问题快速启动约请制度协助解决,而难点问题则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待问题解决,还会进行事后回访和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