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7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儿童青少年科病房正式启用。
该病区共设34张病床,配备专用住院室、活动室、电子化示教室、安全行为学
多年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精神医学科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健康,关注儿童青少年身心成长的每个阶段。从1960年开设儿少门诊服务,到1986年正式建立儿少精神科门诊,到2006年徐汇院区儿少病房创建,到2018年闵行院区儿少心理咨询门诊开设,再到如今闵行院区儿少病房的启用,始终将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己任。
“躯体疾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心理疾病却不太受关注。其实,在儿少疾病负担排行中,精神疾病的负担排在第一位。所以,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
儿童青少年科是市精总的重点特色科室之一。学科创立以来,科室成员一直致力于探索科学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模式,注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预防,积极参与上海市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构建上海特色的“医院—学校—家庭”综合干预模式。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延斌提到,“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民众都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闵行院区儿少病房的建立,更加体现了精神心理这个学科的被需要程度。希望精神卫生中心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打开大门,与非精神科医院建立更多的合作。”
据悉,儿少病房和门诊提供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和门诊服务,诊治病种包括儿童青少年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精神病性障碍,以及其他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儿童综合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精神心理治疗。
市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吴国柱介绍,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按照市政府决策部署,联合市教委等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本市儿童青少年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能力提升,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扩充962525心理热线、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能力、健全心理危机重点对象双向转介机制、强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人员规范培训、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多年来,儿童青少年科以“全心全意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宗旨,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情绪、行为和精神面貌,帮助家庭恢复正常的秩序和功能,与上海诸多区家教中心以及中小学建立了会诊联络联盟,采用“共享综合”运行模式,一直在向学校和区级医院推广儿童青少年心理干预技术,致力于更好地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维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光有学校还远远不够。”对此,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深有感触。通过医教结合服务机制,在预防、干预、治疗、康复和科研等领域,从点到面,加强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优势互补,逐步深入,才能积极推动和落实未成年人“早重视、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全程无缝链接式服务,共同携手为未成年人搭建“心灵防护网”。
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市精总儿童青少年科医师队伍不断壮大,在医疗技术、设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持续助力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压力、减少或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儿少科主任程文红的眼中,闵行院区儿少病房的建设不仅在于传承,还突出创新。“病房采用‘去医化’理念,用温暖的色彩元素,给孩子们提供温馨、舒适、轻松的氛围。我们是国内第一家把学生教室建设在住院病房的医院。这是希望孩子们在住院期间,也不忘记自己是一个学生,能够体验上课的感觉。”
闵行院区儿少病房的建设得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艺医公益项目的大力支持。上海大学一行文创工作室负责人、一行公益发起人蓝星教授团队给病房环境设计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上大美院谢璞教授代表团队向程文红捐赠画作,共同期待艺术疗愈能够给人类的心灵带来更多润泽。启动仪式上,世界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先生将“音为爱——为孩子们的绘画创作的12首钢琴疗愈音乐”赠送给市精总,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鼓劲。同时,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音乐出版社有限公司为实现党组织优势互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打造民众心理健康促进的“强强联合”,谢斌
赵敏院长表示,闵行院区儿少病房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新起点,也是机遇和挑战。“我们会不断加强儿少科的学科建设,不仅为本市未成年人群的心理促进保驾护航,同时也会扩大服务范围和内涵,为周边地区及省市儿童青少年提供优质精神心理服务,积极打造‘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