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小区里长了二三十年的树木,低楼层的居民觉得影响采光,希望修剪,高楼层的居民觉得赏心悦目,反对修剪,到底听谁的;树木枝繁叶茂,光靠小修小剪没有效果,需要专业设备、专业人员“登高”操作,产生的费用谁来买单……
7月18日下午,一场关于居民区里“一棵树”的百人讨论,在位于闵行区新虹街道的新时代上海市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举行。
这场围绕“一棵树”的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系列大讨论,由闵行区委党建办、闵行区司法局指导,新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承办。现场,新虹街道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物业、业委会代表组成的社区治理方,闵行区委办局、新虹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政府职能方,律师、人大、政协委员、虹桥运管、新闻媒体、区域单位、“两企三新”党组织代表组成的社会力量方,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秦畅的穿针引线之下,纷纷接过话筒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直面痛点、交流困惑、分享做法,在讨论中聚智聚力、形成共识,探索“一棵树”的全周期管理“善治之路”。
树木修剪的益处,绝非仅有采光
说到“一棵树”带来的困扰,不少居民区代表纷纷表示,对于小区里树木的修剪,之所以呈现出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往往在于不同楼层居民对于“低层采光”和“高层视野”的不同追求。碰到不配合的居民,居委、业委会、物业不得不一遍遍做思想工作,期待赢得理解;可一旦开始修剪,还是会有表面支持的居民暗地拨打12345投诉,说自己家门口被毁绿了。
是毁坏绿化还是合规修剪?在新虹街道城建中心主任王昭旭看来,居民来投诉,说明大家对绿化事业的重视,关注强了,要求也高了,有些是因为对这项工作不了解或者说认知有差异,正好是一个宣传政策的机会,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反而是一件好事情。“跟居民把相关的知识和程序解释清楚了,会督促我们把一些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结合实际的情况跟居民协商,比如说一棵树已经长了50、60米了,控高难度已经很大了,再长下去会什么情况……居民参与到这个自治的过程里,比较容易释然。”
“别等人家打12345我们才去应对,要提前把宣传做到位。让居民们明白,其实解决采光还不是最紧迫的。”上海骏地设计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方芳从安全隐患的角度科普了定期修剪的充分必要性,一是树木长得太大太高,一旦根系松动,等到台风天和汛期,就容易倒伏,出现砸到人和车的意外伤害;二是树龄长的树木,局部都会有一些病虫害,容易带来白蚁等问题,更难解决。“房龄二三十年左右的老旧小区,现在普遍都存在这些隐患,街道层面可以做个情况摸排,把问题分分类摆在居民面前,看看解决哪个问题更重要?支持还是反对?针对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几个情况类似的小区一起组团来弄。”
树木修剪的费用,究竟从何而来
树木修还是不修,达成了共识。小修小剪,物业架个梯子、拿把锯子,也就解决了。那些长了二三十年的参天大树,小区建成后就没有大规模专业修剪过,得找绿化养护公司、用上大型机械,这样一来,要花多少钱,钱谁出,都是一系列新问题。
来自田图苑的谷翡说,田图苑是个30年房龄的老旧小区,里面种的树又高又大又密,最高的能到六层楼,居民楼也就六层,有一百四十几棵树需要修剪。“小区物业有资质可以高空作业,就让物业自己弄,不敢收缩得很厉害,只是表面进行一些抽枝。但租赁专门的机器还是有成本的,花的费用大概7-8万元。”不过,令谷翡郁闷的是,香樟水杉实在长得太快,3月份修好到现在又几乎长成原样,还要不停地和居民解释。“我们才800多户,像那些2000多户的、5000多户的小区怎么弄?钱怎么解决?”
爱博二村是一个有着69幢小高层、156个门洞、4890户13000余人的大型动迁小区,去年分了两期修了711棵大树,约占所有大树的1/3。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敏说,就这1/3也将近花了28万元,修树的钱按照规定不能动用维修基金,最后通过小区的公益性收入来支付了。“我们前期做了很多征询工作,跟居民协商,包括动用公益性收入、修剪成什么样子等,本身这个需求也是大多数居民共同提出的,最终还是干成了。”
并非所有小区都会有充足的公益性收入,当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的“美丽家园”改造工程,或许也是小区树木修剪的一次契机。新虹街道城建中心主任王昭旭表示,“美丽家园”改造工程有涉及绿化调整的部分,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各小区通过业委会提出相应需求,通过居民征询的意见,委托专业的单位来制定相应方案,报到区绿容局审批备案,备案通过之后就可以实施。
居民区能不能不要种长得太快的树,遭病虫害又一直治不好的树不能砍能不能换,维修基金能不能扩大用途申请修剪树木、能不能出个居民区树木修剪指导手册……大讨论上,许多富有价值的思想火花被碰撞出来,给现场职能部门带来不少启迪。闵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收集到的丰富意见、多元建议带回去研究,持续推动群众关注问题的有效解决和落实。
记者获悉,闵行区委党建办联合区委依法治区办在新虹街道的支持下,聚焦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和瓶颈,遴选了包括绿化修剪在内的若干近年来基层治理难题,通过法院的司法判决案例、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案例、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案例、司法局的人民调解案例和基层社区的典型实践案例,探索“五例融合”促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的实践创新,为基层法治赋能,提供工作指引。
(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