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分类: 报道时间: 所有来源: 关键字:
当前位置 | 媒体看闵行 >> 城市建设
上海闵行文化公园先行先试“拆墙透绿” 全区将建30座微型公园、12个美丽街区
2022-01-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公园城市?将群众文化生活意愿融入街区设计,怎么推进?30座微型公园、12个美丽街区、100个城市微更新项目具体怎么做?上海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书记、副局长尤群花表示,“十四五”期间闵行将推动更多的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

形式多样的“拆墙透绿”:闵行文化公园先行先试 其他公园应开尽开

“建设公园城市要‘一盘棋’谋划和考虑。”尤群花表示,“一盘棋”就是绿、林、景等综合谋划,把园、林、景融会贯通,让上海市民融入其中,打造公园城市的无界融合,今年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公园围墙逐步打开,具体来说是“拆墙透绿”,闵行文化公园将首开先河。

“拆墙透绿”是在保证现有平面绿化的前提下,通过拆除公园原有封闭围墙,合理优化景观配置,使公园景观和城市景观进行有机的融合。而打开城市公园封闭围墙,能够有效地实现城市绿色资源共享。

尤群花表示,“拆墙透绿”不仅为城市增添绿色,也是城市现代文明发展的体现,有不可代替的社会效益,景观建设与当代市民美好生活愿望需求融合,上海市民生活才有可能融入城市公园之中。

但是“拆墙透绿”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简单拆除,也不存在绝对标准,而是应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设计。有的城市公园位于密集居民区,被建筑包围,临街临路;有的远离城市中心地带,环境开阔、人流较少。采用何种开放模式,应根据实际状况,但无论哪种方案,均要尊重公园特性及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并非都是将围墙拆掉”,尤群花解释,比如有的公园围墙是铁丝网,可以在旁边种植爬藤植物,或跟灌木结合,打造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新建成的闵行科创公园,河道天然地起到了景观作用,也属于没有围墙的公园。

“拆墙透绿”更多的是物理空间的打开,每座城市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底蕴也大多不同,因此“打开”的不仅是公园的围墙,更重要的是展示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尊重地域性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发扬,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另外,拆墙后的人防、物防、技防等都要同步上去。“十四五”期间,闵行文化公园作为区级公园先行先试,其他有条件的公园做到应开尽开。

公园与城市全面开放、融合、提质

打造公园城市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公园+”与“+公园”,形成公园与城市的全面开放、融合、提质,尤群花也对此进行了解读。

“公园+”即拓展公园功能,将特色文化、历史文脉与体育运动、康健休闲和智慧科创、便民服务等各类功能融合,塑造富有闵行文化内涵和功能活力的复合型景观园林。

比如闵行文化公园正在举办的雕塑展,赋予公园文化艺术功能,今年还将在此举办亚洲音乐节,目前正在进行草坪和安防的改造,将来这里将成为音乐爱好人士的集聚地;浦江郊野公园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主推影视文化;闵行体育公园将新增体育、法律及心理咨询功能;马桥人工智能体育公园将植入智能科普文化体育元素,未来将成为青少年课外活动实践基地;古美公园拟塑造“公园=课堂”“公园=客厅”“公园=画廊”“公园=营地”等形象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需求。

  

“+公园”则是在城市中开展全域公园建设。根《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公园”建设,全面推动城区、园区、校区、街区、社区、乡村的品质。“园区+公园”,如紫竹高新区,浦江第一湾公园作为园区中的“后花园”已全部开放,即将建设的春申文化公园(暂名)也在园区内,这些公园将助力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及人居环境;“校区+公园”,将逐步推动校园自带的绿地、花园开放共享;“乡村+公园”,如浦锦街道的丁连村公园,将乡村文明融入其中……

“无论是‘公园+’,还是‘+公园’,我们的目的是推动更多的绿色空间开放、共享、融合,让所有的市民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尤群花表示。